麗安小說_

登陸 註冊
字:
關燈 護眼
麗安小說_ > 和政儺文化 > 第5章 六月黃會中人本思想的現實意義

第5章 六月黃會中人本思想的現實意義

(一)教化民眾“六月黃會”是從原始神巫崇拜為主的儺舞儺戲中演化而來的,在不同的曆史階段有著不同的曆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其通過獨特的演藝形式和表演內容,傳遞著教化民眾,勸人向善,和於中道的現世意義。

“六月黃會”的演藝內容多為教化型和警示型的曆史故事及民間傳說,通過對真、善、美的極力渲染和不懈追求,警醒人們要多行善事,遵守人而為人的基本準則。

《三英戰呂布》中對惡的首麵和勇於鬥爭,《審貂蟬》中對貂蟬的正義審判,《五鬼拿王氏》中對王氏的跨時空懲罰等,這些看似有悖曆史事件的“大雜燴式”表演內容,卻深刻地闡釋著人們在現實的生活中對理想的應然生活的嚮往和對正義、至善的希冀,也體現了“善惡終有報”的警示性作用,起著教化民眾,勸人向善的現世教化功能。

在“善惡終有報”的警示用作下,人們不僅僅隻是一味地隨心所欲,為所欲為,而是給正義留有一定的希冀空間,在合乎道理的框架下從事必要的生活活動,這就自然而然地做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平凡地度過不平凡的人生,也即和於中道。

(二)團結鄰裡“六月黃會”的演藝內容和表演形式中體現著人而為人的處世態度外,其演藝前期的村落組織中也存在著鄉長裡短的各種矛盾,合理的處理好這些矛盾,是“六月黃會”得以正常演藝的底線保障,這在“六月黃會”的現世意義中體現出團結鄰裡、互助修睦的村裡鄉落間的相處態度。

“六月黃會”是按廟道所轄村落的集體演藝活動,一個廟道往往管轄好幾個村落,因此在進行“六月黃會”的演藝前期,需要將多個村落的鄉老召集起來開會,每個村落根據人口數量按比例出“六月黃會”的演藝人員,即會首。

這就使同一廟道的多個村落之間產生聯絡,也使不曾謀麵的會首能夠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共同進步,這是“六月黃會”在一個充斥著手機控製人類的時代裡拉近人與人之間原始交流的處世態度,即鄰裡之間能夠產生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建立新的人際交往關係,使鄰裡村落更加和諧相處,和睦發展。

當然,這也不免會使村落之間因爭奪會角而產生矛盾,也有因演藝過程中會首之間的配合不當而產生的矛盾等,但這些矛盾基本上都能得到很好地解決,不會對村落之間的交流溝通產生負麵影響。

(三)感悟生命“六月黃會”中時刻體現著對人的獨特關懷,也奠定著人在自然萬物中的獨特地位,凸顯了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而人作為獨特的不同於其他生物的存在,以一種自我反思和自我追問的形式存在,這就使得人類對自己的生命需要深刻的感悟,做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纔是真正的人之所以作為人而成為人的本質體現。

當人以獨特的存在形式存在時,便需要對自己的獨特性進行一番深刻的審視和反思,怎樣的生命態度才能擔得起人這獨特的地位?

怎樣的情懷歸宿才能不辜負人這短暫而獨特的一生?

怎樣的生命感悟才能經得起內心深處的自我審視?

當一個人作為人而成為人時,就必須具備自我審視的能力,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讓自己的人性禁得起推敲,真能這樣,便是真正做到了問心無愧的坦然應世,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良心。

這樣的生命感悟,是“六月黃會”裡蘊含的生命情懷,是值得我們每個人都去尋求審視自我、追問自我、反思自我和自我超越的生命感悟與情懷歸宿,可以讓我們能在浮躁的當下尋求一個短暫的可以安置心靈的場所,用生命去體悟和安置浮躁的心靈,使我們在燈紅酒綠的塵世中用靜謐的心去審視、凝練、評判和完善自我,這便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生**悟和生命態度。

(西)心懷敬畏“六月黃會”凸顯了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也深刻地反映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與自我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絡,體現了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在“六月黃會”的演藝內容中,非常多地刻畫了超自然的異己的神秘力量,這種力量的主要作用在於賞善罰惡、懲惡揚善、匡扶正義,這使人們在心中給神秘力量留下信仰的位置,由內而外地萌生出對這種力量的敬畏。

當人類不再以“人類中心論”的眼光看待我們生存的生態自然時,這種敬畏逐漸轉移到對自然萬物的身上,特彆是對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而人類的“生命活動”最為特殊,即用有限的其他物種的生命現象來延續無限的人類社會曆史,因此,我們必須心懷敬畏,不但要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家園予以敬畏,更要對維繫我們生命形態的各種“生命現象”予以崇高的敬畏。

當我們懷著一顆敬畏的心靈生活在自然家園中,我們或許能夠跳出自我框定下的“人類中心論”,不再是以征服自然、統治自然、破壞自然的形象處於萬物中最特殊的位置,而是以敬畏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角色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於自然生態命運共同體的大家庭中,不再是自然萬物的主人,而是與自然萬物一樣,都是屬於這個全球生態大家庭中的普通一員,這樣才能使得人類與自然生態可以永續發展,並讓人類自身可以實現不斷地完善。

(五)尋得歸宿“六月黃會”中突出“人”的獨特地位,使人們對自己所處的位置進行深刻地反思,不得不審視人類矛盾性的存在:人類作為物質世界鏈條上的特定環節,是自在的或自然的存在;人類作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體,又是自為的或自覺的存在;人類作為自在存在與自為存在的統一是自在自為的存在,即作為物質世界中達到自我認識和自我改造的能動性主體而存在。

作為能動性主體而存在的人類,必然要尋求人類存在的意義——安身立命的情懷歸宿。

“六月黃會”的演藝形式多為慢節奏,需全身運動,在演藝的過程中以鑼、鼓、鈸、嗩呐等多種傳統樂器為演藝調整節奏,會首的演藝動作帶動全身,緩慢演藝,可以使觀看民眾身心舒暢,養性順心。

而“六月黃會”中表達的深刻思想,也使得人們在不斷反思自我的過程中尋求心靈的安放,尋找我們每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六月黃會”中蘊含著對生命態度的體悟,一個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最基本的人性,當每個人都能認識到自己的人性,審視自己所處的位置,真正地處理好人道和合的終極關懷、人而為人的處世態度、安身立命的情懷歸宿時,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在自為的存在中獲得完滿的發展,小到個人、家庭、村落,大到人類、社會、自然,都能夠和諧相處,共同發展。

這就是人類存在的特殊意義——安身立命的情懷歸宿。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